用户的需求全盘接受吗——4 招秘方,助你不断试错、校对需求

查看全文
实验,通过数据驱动产品,可以帮助我们降低验证成本,快速达成共识,提升创新效率。 实验体系也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专业的领域,我们没有办法通过这一节课,来为大家讲解清楚,在这里提供两个最核心的学习路径供大家参考: 1.你需要系统性地学习实验设计。提出假设、确定目标、选取对象、分组实验、预估样本,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实验的合理性产生影响。像实验中所涉及的分桶、分层、北极星指标、统计显著性之p-value值,都需要我们有一定的了解。 2.你需要学会使用实验工具。在腾讯,我们一般会自己搭建实验平台;而创业型的公司,我们建议可以利用GoogleOptimize等第三方工具来进行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。 第四条秘方,关注异常。 异常,意味着问题或机遇。我们对产品中的异常表现和异常数据,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敏感度,它往往能够成为帮助我们挖掘新需求的起点。后来通过观察和了解用户,才知道原来用户是通过退出功能的方式,来实现内容清空。所以后来微信就迭代了一个特性,在语音完成文字转化后,增加了一个「清空」按钮。就这样,功能退出又重新进入的情况就减少了,提高了产品的易用度。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需求挖掘的第二种能力——校对需求、不断试错的「进化力」。 QQ在线状态的故事,让我们知道对产品再深入、再透彻的思考,也可能存在盲点;需求在时代演进中,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被满足; 而Instagram的故事,让我们发现用户可能也不会按照我们假想的设计思路,来使用我们的产品,唯有真实的行为数据,可能会告诉我们真相。 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发声、灰度策略、善用实验、关注异常这四种方式,来敏锐发现问题,验证需求,让产品不断进化。 课后分享 悬念预告 这两节课中的「感受力」和「进化力」,都是帮助我们在当前时代或当前产品上去发现产品需求;那么面向未来,我们如何洞察趋势,培养对创新需求的「预判力」呢? 欢迎继续收听《腾讯产品18讲》的第5讲《洞察趋势,预判需求》。恭喜你又学完一节课,如果你觉得有收获,别忘了分享给更多的朋友,共同成长进步。 减速超重试验中,发生了一点小故障,他随口说了一句话,没1/11|的活跃和消息发送数据保持上升趋势;另一方面,也有一些相2/11|的美好,就是在这样一些细腻的小小场景中被散发出来。4/11| 更需要获取用户使用后的反馈,来验证曾经的想法,或去发现6/11|灰度策略往往应用于新产品或新功能的尝试。7/11|